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标准化学生食堂指标体系

发布者:  时间:2015-06-01 00:00:00  浏览:

标准化学生食堂指标体系

一、基础设施建设

学生食堂建设面积按1.1-1.3平米/生规划,设计与建设坚持科学规范的的原则,倡导环保节能。食堂应远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餐厅整洁明亮、环境优雅,后堂功能齐全,流程合理,光源充足,通风、排气、排烟、排水通畅、性能好,有防火、防盗、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餐厅与后堂面积比应为1:0.8-1,即食堂单体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宜为1:0.8,小于3000平方米宜为1:1,后堂加工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食堂应设独立加工专间。

(一)餐厅建设

餐厅就餐位数不少于进餐人数的1/3,座位的最小使用面积为0.85㎡,餐桌桌面应采用环保、便于清洁材料;餐厅地面不低于水磨石标准,有卫生墙,墙裙采用易清洁材料且高度不低于1.5米;有洗手设施;有电风扇或空调防暑、降温设施,电风扇数量按1台/20-25㎡配置,安装高度距地面净空大于2.8米,空调按空间大小配置,空气质量符合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二)后堂建设

后堂建设应遵循:人流、物流分开;主、副食品加工分开;荤、素粗加工分开,不交叉作业、满足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加工顺序,即遵循“生进熟出一条龙”。生熟食品之间、食品与非食品之间存放满足卫生要求,无交叉,体现由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的区间顺序,既不交叉作业,又分区合理,各功能间有明显标识。

1.后堂通道

后堂必须有员工通道,原材料进入通道,食物送入售餐间(销售区域)通道,餐饮具回收通道。

2、加工专间

2.1粗加工区:包括素菜贮存分拣间、素菜清洗、切配间、荤菜清洗、切配间。

2.2烹调区:即菜肴烹制间。烹调区食品加工如使用固体燃料(煤等),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避免粉尘污染食品。

2.3主食加工区:包括面食制作间。面食煎烤间、蒸煮间。

各加工专间根据功能应配置相适应的清洗设施(不锈钢水池或瓷面清洗水池)及排油烟、排蒸汽装置,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油烟排放应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3、仓储专间

仓储专间包括主食品库、副食品库、冷冻库、物料库。专间应通风、干燥,符合存储相应物资条件,库房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物品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在100m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4、餐饮具洗涤消毒专间

餐饮具洗涤消毒专间设置时应符合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操作流程。包括餐饮具洗涤、消毒间和存放(保洁)间。

5、售餐间

售餐间做到整洁明亮、卫生、适用,与餐厅、加工区之间要分别用明档、墙体隔断,形成独立;售卖台面宽度500-800mm、高度800-900mm,并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洗材料,而且不能留有沟槽、售餐间应配备保温台。设置凉菜间,凉菜间必须安装空调、消毒设施。工作间内要有紫外线消毒灯,入口处有洗手设施。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功率数按1.5w/立方米确定,灯管悬挂高度距地面2000-2500mm(售餐间、凉菜间距工作台面上1000mm)

各专间必须密闭形成独立,不得敞开加工。

6、附属用房

6.1办公室(值班室):办公室设置应便于食堂管理,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等。

6.2员工更衣室:男、女更衣室内有衣柜。衣架及紫外线消毒设施,并设有男、女卫生间。卫生间不得设在食品处理区,其前室设有洗手池,内设蹲便器,男卫生间有独立小便器;卫生间设有排气(臭)装置,外门应能自动关闭;排污管道应与加工经营场所的排水管道分设。

6.3杂物间:杂物间设置应与食品加工区分开

6.4保洁工具间:食堂餐厅、后堂应设保洁工具专用清洗、存放场所。

7、地面及墙裙

加工间宜选用割线防滑处理的石材地砖或水磨石铺设地面,不宜选用普通水泥、釉面地砖等不具卫生条件和不防滑的材料铺设地面。除仓库等非用水间外,地面应设返水坡及地沟,并保证排水通畅,返水坡度不小于1.5%,地沟(排水沟)净深、净宽宜为300mm和200mm,地沟应有坡度,沟内不应设有其他管道,地沟侧面和地面用浅色瓷砖铺设,接合处宜有一定弧度,地沟出入口及拐角处设有可拆卸盖板;清洁操作区不得设明沟,地漏应能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逸出。墙裙高度必须1.5米以上,其中,粗加工区、菜肴烹制间、蒸煮间、凉菜间、餐饮具洗涤消毒区的墙裙宜瓷砖到顶。

(三)给排水、能源及防火、防盗设施

1、给、排水

给水应与城市供水管网链接,用水有计量,自行供水的食堂应加强用水安全管理,水质符合GB5749《生活用水标准》;排水应遵循“雨污分离”、出水口应建有沉淀清淤池。设置明沟时,排水流向应向外设墙方向排放。后堂蒸煮间、烹调间、洗消间等高温区域的给、排水管道,宜选用金属管道。

2、能源

电源应根据食堂的照明、设备使用功率,按用电规范进行设计,用电有计量,并遵循“餐厅、后堂分开”、“动力、照明分开”。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食品加工处理区工作面不低于220Ix,使用的光源应不改变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

蒸汽、燃气按规范设计。使用有计量。

3、防火、防盗设施

食堂应有防火、防盗设施,并符合消防安全规范。

(四)门窗及防尘、防蝇、防鼠设施

食堂门窗完好,设有防尘、防蝇、防鼠设施。

1、安装门窗时,应保证门处于关闭状态下,门与地面、与门框、与墙壁之间的缝隙均不大于6mm,使用木门及其下端应镶包600mm以上的防鼠铁皮。

2、食堂所有朝户外的门窗均有易于拆下清洗的纱门、纱窗;纱网材料应选用铝纱网或铁纱网。各种排污、排气口应安装防鼠网,网眼不大于6mm。

(五)排油烟、排蒸汽、通风系统

食堂油烟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宜采用“抽排方式”排放,排烟井应有滤油清污口。蒸汽宜采用“强排方式”排放,排气井应有滤水口。多层食堂的油烟、蒸汽排放井,应分道设计。后堂加工区无法满足自然通风或环境无法满足工作要求时,应增设通风系统。

(六)售卖系统

食堂售卖,应实行微机化管理。售卖窗口机的设置数量与进餐人数的比例为1:100-120,窗口机间距不宜小于1100mm,与地面距离1400-1600mm,系统线路布线安全、合理、有防雷击措施。

1、食堂用于管理售卖系统的计算机,应专机专用,严禁接入互联网,并配置相应的UPS延时器。窗口机应有后备电源,停电能正常工作。

2、售卖操作系统应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并能高效率、高质量地提供所需各类统计数据。系统采用加密数据库、加密财务报表。

3、售卖系统应有专人管理、维护。

(七)机械设备及厨具

食堂应配备生产加工必需的机械设备及厨具。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设备,使用新型节能环保设备。

1、加工设备

包括和面机、馒头机、切肉机、煎饼档及糕点制作等必需设备。

2、炊具

包括不锈钢蒸饭车(柜)、蒸笼(柜)、夹层锅、加热炉灶、送餐车、加工工作台、货柜(架)、菜架、菜筐、加工工具、售菜盆、汤桶、售卖工具、快餐盘(碗)等必需厨具和餐具。

3、冷藏设备

根据进餐人数建有相应冷库,或配备必要的冷藏柜,并符合食品生熟分放、荤素分放等要求。

4、专用消毒设备

根据进餐人数配备热力(蒸汽)消毒设备及保洁柜。配置电子消毒设备的,其设备应获得国家卫生部门生产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