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讨论
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是高职学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协调学生身心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2016年以来,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改革,将课程合理划分为32学时,课外实践8学时、课堂24学时,其中课堂学时分为见面课8学时、学生自行网络学习、网络辅导课16学时。
9月9日上午,教务处副处长王晓情、人文社科部副主任段河军、纪检办(监审处)副主任李茂及部分任课教师在教学楼A514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内容包括: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加强课堂内外有机衔接;任课教师如何上好见面课、课外辅导课,保证辅导时间及辅导质量;课外实践任课教师如何保证课外实践课程的质量等问题。老师们就以上问题,深入探讨,积极发言。
通过讨论,任课教师们制定了见面课的授课计划,一致认为在今后的授课中要注意授课内容与课外实践内容要相呼应;要保证课外辅导时间,呼吁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要实践课以心理辅导,学生参与活动,听讲座等形式展开,并时刻跟踪心理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