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康复医学智能化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学生康复实践能力与前沿技术应用素养,我院“数字康复”现代产业学院于2025年10月22日至23日成功举办以“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为主题的康复机器人操作专项培训,为培养适配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康复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培训严格遵循“理论筑基、实操赋能”原则,课程设计科学严谨,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产业学院企业教师立足智能康复技术应用全局,以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系统讲解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临床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症,深入剖析其在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与发展潜力,明确“夯实理论、明确指征、精准应用”的实践要求,并围绕“掌握核心原理、区分适用场景、挖掘应用潜力”等关键学习要点展开细致解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智能康复设备理论体系,为精准运用设备辅助患者运动功能重建筑牢知识根基。


理论授课结束后,培训转入器械实训室开展实操观摩环节,重点聚焦“大艾机器人”等核心智能康复设备。在企业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全体学员近距离学习设备从启动到运行的完整操作流程,针对设备关键参数设置、患者安全固定规范等实操重点展开深入交流,同步探讨数据反馈的科学解读方法,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认知,有效提升了对智能康复设备的实操理解与应用能力。



培训期间,学员反响热烈,纷纷结合学习体验分享感悟。2024级康复5班文林钰同学表示,通过近距离接触大艾机器人,深刻感受到智能设备在精准性与人文关怀上的融合,打破了对机器人“冰冷工具”的刻板印象;2024级康复6班王杰同学谈到,设备在适配动作需求、调整力度及细节设计上的人性化考量,让其切实体会到科技对提升康复训练科学性与患者尊严的重要意义;2024级康复6班秦欣琳同学则指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为下肢残障人群带来行走希望,充分展现了科技服务特殊群体、改善民生的价值,进一步坚定了其投身康复事业的信念。

此次专项培训是我院推进智能康复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前沿康复技术的认知与应用能力,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智慧康复产业的热情。下一步,我院将持续深耕智能康复教育领域,着力构建“教学-实践-创新”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不断扩充智能康复教学资源,常态化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全力培育兼具前沿科技应用能力与临床实战能力的高素质康复人才,为推动我国康复事业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