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踩过的坑!

前人踩过的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人踩过的坑! > 正文

蛇咬伤处理不当危及生命,牢记“五要五不要”能救命!

发布日期:2025-09-22    点击:

一次郊游、一场劳作,与蛇的不期而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错误的急救方法比蛇毒本身更危险。

一、真实案例警示

案例一:错误结扎,导致肢体坏死

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被毒蛇咬伤小腿。家人立即用布条在其大腿根部进行了非常紧的捆扎,希望能阻止毒素扩散。经过几小时跋涉赶到医院时,医生发现其小腿已因长时间缺血呈青紫色,肿胀严重。尽管医生全力抢救,使用了抗蛇毒血清,但因其结扎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最终不得不接受截肢来保全生命。

教训:过紧、时间过长的结扎,会中断血液供应,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其危害不亚于蛇毒本身。

案例二:用嘴吸毒,双双中毒

一位年轻人在野外被蛇咬伤手腕后,同伴立即模仿电影情节,用嘴为其吸吮伤口,试图吸出毒液。结果,吸吮毒液的同伴也出现了中毒症状(口腔黏膜吸收毒素),两人均被送往医院治疗。

教训:口腔黏膜和牙龈本身就可能存在微小破损,用嘴吸毒极易导致施救者中毒。

案例三:迷信偏方,延误治疗

一位村民被蛇咬伤后,没有立即就医,而是听从当地“土郎中”的建议,外敷了多种不知名的草药。几天后,伤口不仅没有好转,反而严重溃烂、感染,并出现了全身中毒症状。送到医院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治疗周期和费用大大增加。

教训:不科学的偏方无法中和蛇毒,反而容易引起感染,严重延误最佳救治时间。


二、蛇咬伤的正确处理流程(“五要五不要”黄金法则)

遇到蛇咬伤,保持冷静是关键。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控中心推荐的处理方法:

【五要】——应该做的事

  1. 要保持镇静,脱离危险

    • 立即远离蛇的攻击范围,保持安静,避免慌张和奔跑,以免加速血液循环,导致毒素扩散。

  2. 要认蛇/拍蛇,记住特征

    • 如果可能,记住蛇的形状、颜色、花纹等特征(不要冒险去抓)。如果安全,用手机拍下蛇的照片。这对医生识别蛇种、选用正确的抗蛇毒血清至关重要。

  3. 要解除束缚,去除饰品

    • 立即取下受伤部位的戒指、手镯、手表等物品,防止后续肿胀后无法取出,造成肢体坏死。

  4. 要固定制动,保持低位

    • 用夹板或绷带等固定受伤肢体,并使其低于心脏位置,以减缓毒素吸收和淋巴回流。

  5. 要立即送医,专业救治

    • 拨打120,并尽快将伤者送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在送医途中,继续安抚伤者情绪。

【五不要】——绝对禁止做的事

  1. 不要用嘴吸吮伤口

    • 理由如上所述,会导致施救者中毒。

  2. 不要随意切开伤口

    • 不专业的切口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加重出血和感染风险。

  3. 不要过度结扎(扎死)

    • 禁止用皮带、橡皮筋等过紧地捆扎肢体。如需结扎,可使用弹性宽绷带进行加压固定(压力固定法),其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目的是固定肢体、减缓淋巴回流,而非完全阻断血流。

  4. 不要冰敷或用水浸泡

    • 冰敷会加重局部组织损伤,水浸泡(尤其是不洁的水)会增加感染风险。

  5. 不要饮酒、喝咖啡或乱用药

    • 酒精和咖啡因会加速血液循环,加速毒素吸收。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以免影响医生诊断。


三、如何预防蛇咬伤?

  1. 穿着得当:在蛇类出没的地区(草丛、山林、水边),穿长袖上衣、长裤及高帮鞋,避免穿拖鞋或凉鞋。

  2. 打草惊蛇:行走时用棍棒敲击前方地面和草丛,蛇感受到震动通常会自行离开。

  3. 注意观察:不要轻易把手伸入树洞、石缝等看不清的地方;夜间行走携带照明工具。

  4. 管理环境:清理居住地周围的杂草、乱石堆,堵塞鼠洞,减少蛇类的食物来源和藏身之所。

核心提示:蛇咬伤后,“快速送医”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救治方法。抗蛇毒血清是特效解毒药,越早使用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