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郊游、一场劳作,与蛇的不期而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错误的急救方法比蛇毒本身更危险。
一、真实案例警示
案例一:错误结扎,导致肢体坏死
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被毒蛇咬伤小腿。家人立即用布条在其大腿根部进行了非常紧的捆扎,希望能阻止毒素扩散。经过几小时跋涉赶到医院时,医生发现其小腿已因长时间缺血呈青紫色,肿胀严重。尽管医生全力抢救,使用了抗蛇毒血清,但因其结扎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最终不得不接受截肢来保全生命。
教训:过紧、时间过长的结扎,会中断血液供应,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其危害不亚于蛇毒本身。
案例二:用嘴吸毒,双双中毒
一位年轻人在野外被蛇咬伤手腕后,同伴立即模仿电影情节,用嘴为其吸吮伤口,试图吸出毒液。结果,吸吮毒液的同伴也出现了中毒症状(口腔黏膜吸收毒素),两人均被送往医院治疗。
教训:口腔黏膜和牙龈本身就可能存在微小破损,用嘴吸毒极易导致施救者中毒。
案例三:迷信偏方,延误治疗
一位村民被蛇咬伤后,没有立即就医,而是听从当地“土郎中”的建议,外敷了多种不知名的草药。几天后,伤口不仅没有好转,反而严重溃烂、感染,并出现了全身中毒症状。送到医院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治疗周期和费用大大增加。
教训:不科学的偏方无法中和蛇毒,反而容易引起感染,严重延误最佳救治时间。
二、蛇咬伤的正确处理流程(“五要五不要”黄金法则)
遇到蛇咬伤,保持冷静是关键。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控中心推荐的处理方法:
【五要】——应该做的事
要保持镇静,脱离危险
要认蛇/拍蛇,记住特征
要解除束缚,去除饰品
要固定制动,保持低位
要立即送医,专业救治
【五不要】——绝对禁止做的事
不要用嘴吸吮伤口
不要随意切开伤口
不要过度结扎(扎死)
不要冰敷或用水浸泡
不要饮酒、喝咖啡或乱用药
三、如何预防蛇咬伤?
穿着得当:在蛇类出没的地区(草丛、山林、水边),穿长袖上衣、长裤及高帮鞋,避免穿拖鞋或凉鞋。
打草惊蛇:行走时用棍棒敲击前方地面和草丛,蛇感受到震动通常会自行离开。
注意观察:不要轻易把手伸入树洞、石缝等看不清的地方;夜间行走携带照明工具。
管理环境:清理居住地周围的杂草、乱石堆,堵塞鼠洞,减少蛇类的食物来源和藏身之所。
核心提示:蛇咬伤后,“快速送医”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救治方法。抗蛇毒血清是特效解毒药,越早使用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