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今年暑期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以党建为引擎,组织四名党员教师带领学生组建三支实践团队,聚焦银发经济、地域文化、民族团结三大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沉浸式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银发经济调研:青春智慧解码“银色浪潮”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指引下,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由支部教师张莉、廖声莲全程指导的“银策新青探队”立足专业特色,深入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团队以党建引领调研实践,先后走访自贡红太阳老年公寓、大安区凉高山街道、新民街社区、宜宾翠屏区老年大学及西南医科大附属自贡医院等地。在支部教师指导下,队员们创新采用“党建+调研”模式,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走访、政企座谈等多元形式,精准捕捉老年群体需求痛点,累计完成150份问卷、6场深度访谈,覆盖服务老人300余名,最终形成《川南地区老龄服务体系现状及优化路径》调研报告。其中,在自贡红太阳老年公寓开展的“青春伴夕阳”党建品牌活动,探索了“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创新路径,实现青年志愿服务与老龄需求的精准对接。

盐都文化寻脉:青春行动传承精神火炬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支部教师丁静采用“理论研学+实地寻访+实践转化”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带领“寻德实践队”队员们深入挖掘盐都精神文化资源,以盐都道德谱系为脉络,开启跨越时空的精神寻访。探寻83岁医学教育专家李观富老师六十载坚守杏林的感人事迹,感悟援安哥拉医生聂文朕“跨越山海佑健康”的大爱担当,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仁心仁术”的精神内核。支部教师现场教学,在邓萍故居的青砖黛瓦间讲述革命精神,在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史料中阐释“坚韧不拔、创新图强”的城市精神密码。在支部教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先后走进自贡市沿滩区社会福利院、和平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系列活动。通过“党建+专业服务”模式,组织健康知识讲座、血压测量、保健按摩等特色志愿服务,为百余位老人送去温暖关怀。

泸沽湖畔实践:青春足迹串联团结纽带
为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支部教师常潇丹采用“党建+实践”育人模式,带领“泸沽湖红韵石榴籽队”队员深入四川省凉山自治州泸沽湖盖租村,开展摩梭人文化调研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支部教师现场教学“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党课,队员们通过参与摩梭民俗活动、采访民族团结模范、收集口述历史等方式,队员们深刻领悟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丰富内涵,增强了青年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实践活动以民族文化为纽带,以爱国主义为内核,以实践活动为抓手,构建起“文化浸润—实践体验—价值升华”的育人链条,助力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的精心组织和支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党建红+实践蓝”特色育人体系,累计开展各类实践服务15场,形成调研报告3篇,形成典型案例10个,收集基层建议20余条,相关活动被大学生云报、自贡观察、三下乡网等媒体报道15次。支部教师在专业实践、思想教育、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学生系统指导,引领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深化了学生对国情民情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支部教师团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