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学院首轮专业诊改汇报全面完成

发布者:  时间:2020-04-27  浏览:

     4月27日全天,除护理、药学、康复专业外的10个专业完成首轮专业诊改现场汇报。至此,学院13个专业首轮诊改汇报全面完成。学院副院长申奎、黄昌平、罗天蔚,全体中干及部分专业带头人参加了本次汇报活动。

     会上,各系部主任(专业带头人)分别从专业基本情况、两链打造、诊断与改进及下一步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汇报。

系部主任或专业带头人作专业自诊汇报

    教务处副处长肖骞点评指出,做好专业诊改的关键在于把握四个前提,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内化于心;二是学生毕业的标准要时刻牢记,并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门课程、每堂课中,每门课程、每堂课都能围绕“目标、标准、内容、考核”形成闭环;三是专业建设的条件要有规划与保障;四是质控点不仅要会用,更要知其所以然。

    副院长罗天蔚总结了近期学校诊改工作情况,重点强调了本次专业诊改汇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她强调,一是专业诊改首先要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专业的重要支撑作用;二是要读懂弄通质控点背后的意义;三是目标标准要根据国家政策文件、发展形势做动态调整,找准标杆,做到横纵分析;四是要加强数据的搜集,诊改的意义就在于线下数据真实呈现至线上,指导学院管理决策脱离主观,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指导诊断与改进;五是强化诊改主体意识,诊改工作是全员性的,没有“旁观者”角色。她要求,全院各层面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研究,把诊改作为常态化工作深入下去,对标找差,利用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信息化建设推动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副院长申奎分析了专业诊改汇报中体现出的目标定位寻标不够、标准内涵依据不够、政策市场影响认识不够、自身现状把握不够、存在问题分析不够、诊改成效提炼不够、诊改运行措施不够、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不够等共性不足。同时分享了“寻标、定标、建标、对标、验标”的专业诊改思路。强调诊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理念,是工具,与日常工作相伴相生。开展诊改工作是学院质量递进的常态化自我诊改机制和质量文化形成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学校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