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检索结果
刘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提高质量是高职院校的永恒的主题,是开展质量诊改的终极目的。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已全面展开,正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存在内生动力不足、标准和目标不明、组织架构不健全、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和第三方参与不够等问题。构建全面质量文化,营造良好的内部质量保证氛围;明确质量标准,健全内部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诊改工作信息平台;调动第三方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崔岩:质量保证 成就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源动力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质量变革时代,“优质”“一流”“特色”“高水平”建设已然成为了这个时代高职院校质量追求的目标。随着现代质量观念和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过去的质量保障体系必然被质量保证体系所取代,质量监控与评价必然转向诊断与改进,质量管理必然提升为质量治理,从而激发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内生动力、升华质量文化,“质量保证”也就自然成为今后掀起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变革的时代标志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王寿斌:关注“教学诊改”③:“教学诊改”如何消除传统“评估”痕迹
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眼下正在全国18个省份的27所中职和27所高职院校进行试点,成为与前几年中高职院校“国示范”评估齐名的热点事件。2016年6月,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省级专家委员会业务培训班、院校长(书记)培训班在江苏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企业和团体的2234名代表参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堪称空前。短短19天内,培训班开班28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16日

吴一鸣:“教学诊改”内生动力何以形成?
2015年以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热点。但从高职院校总体情况看,观望的多而实践的少,喊口号的多而下功夫的少。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诊改”对我国职业教育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探索,对其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诊改”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很难在短期内建构并凸显成效;“诊改”是高职院校一种持续的自我改进,涉及方方面面,有阻力在所难免。 笔者认为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0日

杨应崧: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①: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
编者按 2015年,教育部发文在职业院校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诊改”一词迅速聚集了诸多学者和院校的关注、实践和讨论。2017年,教育部再次发文全面推进诊改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工作和进度要求。从本期起,《职教周刊》将陆续推出相关理论研究和院校实务文章,以引导战线凝聚共识、纠正偏差,促进各地各校学习交流。 立足于自己制定的目标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本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或许是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袁洪志: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③: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职院校诊改的具体任务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笔者以本校诊改试点工作为例,围绕以上三项任务介绍本校的实践探索,希望对同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有所启发。 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1日

学生层面诊改思路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1日

专业层面诊改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1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教职成厅〔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一、目的与意义
发表时间:2015年06月23日

共有 1201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202 页   当前第 10 页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德铭路3号  邮政编码:643000

就业签约、统计造假举报电话:0813-8283663/8283666   办学突出问题举报投诉电话: 0813-8283586

就业签约、统计造假举报邮箱:xg90218@svchr.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