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检索结果
宗美娟: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⑧:推动诊改需要系统发力
“无从入手”“不知道怎么做”是不少高职院校面对诊改工作的第一感受,而通过系统广泛宣传和深入学习研究,多数高职院校已逐步认识到建立诊改制度必须全面把握、系统思考,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真正助力学校内涵发展。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淄博职业学院自2015年开始筹划并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出思路,顶层设计引导诊改工作落地 诊改工作不仅关注高职教育的结果质量,更关注过程质量,即质量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杨应崧 、宗美娟:诊断与改进需要多一点豪气、勇气和真气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王寿斌:“问题”切入: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推进策略
摘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诊改”推进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聚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员工)、学生等院校质量生存主体,查找质量生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再在决策指挥、资源建设、质量生成、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大系统的运行环节探索解决“问题”的改进对策。“诊改”工作推进的“十步攻略”,有助于将职业院校“一校一标”的“诊改”工作方案有效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姚原野:高职院校“诊改”制度建设引导管理变革
2015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要求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下简称“诊改”制度),并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随后,又发布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核心指导思想是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王寿斌:关注“教学诊改”④:“诊改”质量源于基础办学数据真实
眼下,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从各地调研的情况看,结合培训班中各地学员的互动提问,可以发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是做好“诊改”的关键环节,其中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诊改”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离开数据真实,“诊改”工作就无法保证质量。然而,现实中,基础办学数据不真实现象处处可见,既有主观主动作假,又有客观被动出现,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16日

崔岩:从“迎评”到“诊改”,高职“蝶变”的路径
为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试点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对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一批试点院校走出了“迎评”误区、步入了“诊改”实践阶段。无论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出发,还是从高职院校自身内涵发展出发,要真正发挥高职院校作为质量自主保证的主体作用,迫切需要寻找一条主线明晰、精准发力的推进“诊改”路径。 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依据 其实,高职“诊改”的目标十分明确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0日

郑永进: 培育质量文化是“教学诊改”的灵魂
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是职业教育建立“教学诊改”制度的三大主要任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基础和保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方法和手段,而培育现代质量文化则是根本和灵魂。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诊改”的推进情况看,地方、院校在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方面推进有序、落地有声,但在培育现代质量文化方面认识不够、抓手不实。 提升质量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0日

孙辉: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②:克服思维惯性,激发诊改原动力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和各职业院校全面启动教学诊改工作。之前,经过两年的试点探索,职业院校对诊改制度的思想共识逐步凝聚,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改革实践成效初显。但是,在试点省份的现场调研中发现,受思维惯性影响,项目管理、运动形式、迎评情结仍不同程度存在于部分院校的诊改工作过程之中,制约了其实际进程与成效。因此,激发诊改的原动力,保证制度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汪建云: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④:培育“8字螺旋” 夯实诊改基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28日

师资队伍建设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1日

共有 1258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258 页   当前第 21 页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德铭路3号  邮政编码:643000

就业签约、统计造假举报电话:0813-8283663/8283666   办学突出问题举报投诉电话: 0813-8283586

就业签约、统计造假举报邮箱:xg90218@svchr.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