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两个“一百年”,为了伟大复兴“中国梦”。医者怀仁,坚守党的信念,南江之行,助力精准扶贫!
7月3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川康助力·心系扶贫”2017暑期社会实践第十九调研团队顺利出行。本支队伍由我系党建促进会的同学组建,康复系谭惠老师担任队伍指导老师并随队出行。
上午8:00,全队队员怀着满腔热血和无限激情从我校求知广场启程,踏上了前往巴中南江县的征途。在历经8个小时的车程后,队伍于下午17:30到达南江县,见到了学院派遣到南江县关坊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唐老师。在稍作休整后,队伍就本次调研任务召开了会议,唐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南江县的基本情况,我们也做好了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7月4日上午,实践队一行来到南江镇人民镇府,我们的工作得到领导们的支持。我们随机走访了南江镇的长坪、双元、三溪、金碑、渔坝五个贫困村。我们向每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了解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和养管现状、集体经济项目,和当地精准扶贫及建档立卡工作的情况。走访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贫困户家里的“两不愁”“三保障”“户三有”等情况,询问了他们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向他们讲解了国家对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同时我们给当地居民发放了健康宣讲材料,针对他们不同的身体状况,我们发挥医学生的优势给他们提供了专业意见。
由于走访户数较多,人员有限,返回宾馆时已是晚上九点,又恰巧碰上了大暴雨,同学们整理完毕立即召开了会议。汇报了走访村落的情况,反映了存在的问题和该村亮点。
调研第一天,我们明确了调研方向,对接下来的调研活动充满斗志和信心并充分认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真谛。
![]()
7月5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南江县西北方向的杨坝镇。该镇地势北高南低,沟谷深切,谷坡陡峻,以凸为主。来到杨坝镇人民政府,与他们共同讨论、制定了相关行程,分配工作计划。
实践队走访了茶溪、新坝、尖山、田垭四个贫困村。走访贫困户22户。返程后,在杨坝镇便民服务中心召开当日的总结会议,向镇上领导汇报了道路建设尚未完善、光纤网络未覆盖、卫生室尚未达标、文化室未正常运行等问题,领导表示会结合项目资金的安排,逐项落实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户走出目前的困境,实现全村老百姓受益。
![]()
![]()
7月6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南江县西北边缘的坪河镇,该镇境内沟壑纵横,原始森林分布较广,镇建立在河坝之上。
我们走访了人民、关坊、中山三个贫困村,走访贫困户15户。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坪河镇早年有较多村民在矿山上务工,因矿上灰尘较重且无良好的防护措施,导致有较多人患上矽肺病和癌症。我们还了解到这里的土质适合大黄、川乌一类的药材生长,种植药材也成为了当地居民较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调研完成后,我们向坪河镇的领导们反映了目前扶贫工作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加强村委会活动室的建设;尽快实现全村人畜安全饮水;保证农作物生长时刻能够正常灌溉用水;政策宣讲上用老百姓最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到每家每户,针对每家每户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宣传具有灵活性等。他们认真听取记录,并且表示会及时整改,同时镇上领导表示目前基层医疗服务人员较为紧张,希望更多的医学生们毕业之后,能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
![]()
![]()
南江县,是扶贫攻坚战中的一小部分,但在扶贫的路上,国家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家庭。在这几天的调研中,我们在深山中感受到的是国家政策的温暖,听到的都是民众对精准扶贫的称赞!我们也接触到一些第一书记是研究生毕业或大学教授等来到基层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无怨无悔。作为医学生,我们注意到村里的驻村医生均为“赤脚医生”,他们可以上门服务,唯一不足的是因为没有专业培训只能解决一些小病痛。在镇级领导那里也得知乡镇卫生院中缺少医疗人才,他们在尽最大的努力弥补不足。
“专科医学生的就业面向是基层。”老师说过很多次了,现在我们更明白了什么叫“基层缺医学人才”,更体会了基层的需要,也许这与很多同学对未来的向往不同,但是我们相信基层仍旧有我们的梦想。某位第一书记告诉我们,“走在基层,看到的才是民情。”各位同学们,学好医学知识,走向基层服务!
异地搬迁,只愿为您遮风挡雨
心系扶贫,我们在路上
风雨无阻,我们在行动
最简单的话语,最真挚的情感
川康助力,心系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