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在建合格课程简介

发布者:  时间:2016-10-26 00:00:00  浏览:

一、运动学基础

1、教研室:物理治疗教研室

2、课程开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3、师资条件:副教授1人,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生6人。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8人。

4、课程标准:《运动学基础》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运动氧供应与代谢,骨骼肌与运动,关节运动,运动控制,运动分析,运动训练基础与运动代偿等。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从事临床康复的常见问题分析等常规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地位及建设的重要意义:《运动学基础》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康复治疗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加强运动学基础课程的建设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建设旨在联系医学基础课程与康复专业课程,将康复各个治疗技术融会贯通,在理论教学及实验实训操作中更能联系紧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交叉学科知识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主要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需要,力求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6、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运动学基础课程建设按照学院课程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教师人才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师资培养计划;教学文件和教材教参较齐备;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组织编写运动学基础实验实训校本教材;教材选用恰当,教学内容“必需、够用”。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价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7、预计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二、康复工程技术

1、教研室:作业治疗教研室

2、课程开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3、师资条件: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生5人。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4人。

4、课程标准:《康复工程技术》是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假肢技术、矫形器技术、其他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等。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康复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够为病人选用合适康复辅助器具,能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康复辅助器具,能够对病人使用康复辅助器具进行评估。

5、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地位及建设的重要意义:《康复工程技术》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新型康复技术的不断进展,加强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等治疗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建设旨在反映结合我国康复工程技术的现状和教学实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主要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需要,力求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6、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康复工程技术》课程建设按照学院课程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教师人才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师资培养计划;教学文件和教材教参齐备;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教材选用恰当,教学内容“必需、够用”。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价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7、预计完成时间:2017年6月。

三、作业治疗技术

1、教研室:作业治疗教研室

2、课程开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3、师资条件: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生5人。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4人。

4、课程标准:《作业治疗技术》是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治疗常用技术的概念、原则、特点、种类及其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等。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作业治疗技术基础知识,能够为病人选择、设计合理的治疗活动、训练方法,能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康复辅助器具,能够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作业训练。

5、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地位及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业治疗技术》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作业治疗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活动功能恢复或重建,在现代新型综合性康复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建设旨在反映结合我国作业治疗技术的现状和教学实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主要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需要,力求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6、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作业治疗技术》课程建设按照学院课程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教师人才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师资培养计划;教学文件和教材教参齐备;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教材选用恰当,教学内容“必需、够用”。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价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7、预计完成时间:2018年1月。

四、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1、教研室:传统康复教研室

2、课程开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3、师资条件:副主任医师1人,讲师1人,助理讲师1人,本科生3人。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2人。

4、课程标准:《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研究各种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一门科学,是康复专业课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经络与腧穴、推拿手法、针刺技术、灸法技术、拔罐技术、刮痧技术、传统运动疗法及常见病的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等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传统康复疗法,正确运用所学中国传统康复知识技能诊断和处理常见疾病,更好的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地位及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康复专业课的重点必修课程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们国家,虽然现代康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但中国的康复现状仍离不开传统康复的支持,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于传统康复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学好、用好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并以此科为特点,结合现代康复内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或具有当地特色的康复。在目前的康复技术中,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尤其是针灸这一中国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世界的认同,并有许多外国友人到我国学习,国家在医疗保险报销领域也越来越偏向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技术的报销比例,表明我们传统康复技术在临床的运用越来越大,临床的价值也越来越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也是以后工作岗位的迫切需要。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设,学生能掌握在传统治疗师、保健按摩师、社区康复师等岗位上必需、够用、实用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6、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及完成时间:?教学材料和文件  根据教学与岗位相适应的原则,结合我校目前实情,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学习材料和相关文件。其中,教材、学材要尊循学生工作岗位“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并参考网络资源的查询和使用。相关文件包括教学的各种管理、课程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价文件,文件以适应我校和课程具体情况,并以实用+减少负荷为原则。计划完成时间在2016年12月以前完成。?构建完成的教学与实践体系  根据学生学情,构建适应师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学习、理实一体化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多元智能化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发展其“自主+探究+合作”的终生教育观念,以发展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教学实施的最终目标,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情感价值态度观念的进步。加强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实习点和社团建设,保障学生实训实习的高效顺利完成。计划完成时间2017年6月。?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学团队可分为教学专职团队与教学兼职团队,目前教学专职团队3人,目前结构尚合理,但需尽可能的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水平和职称水平,必要时可引进硕士及以上的研究生。确定教学兼职团队人员,并尽早的让兼职教师获取双师资格,拟在2017年9月前完成教师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