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学院召开五个层面诊改质控点建设推进会

发布者:  时间:2020-04-17  浏览:

4月10日至17日,质量办牵头与主要任务部门分别研究讨论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诊改质控点建设及双引擎、信息化建设推进情况。

4月10日下午,教务处副处长肖骞从三个方面分享了专业层面诊改的思路及实施路径,认为一是专业设置要规范化,按专业群布局,修订专业管理办法。二是专业调整要动态化,依托毕业生调研分析、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学生能力测评、学业测评等调查数据指导专业调整。三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至少每三年开展一次。教务处副处长刘凡诗汇报了近期课程诊改进展,必修课程诊改汇报各系部有条不紊在推进,初步拟定了“仁济工匠”教师、学生技能竞赛方案,提前启动了合格课程、精品课程申报。截至目前,专业、课程层面质控点系部预打分基本完成反馈,教务处将根据预打分情况进行微调。

会上,副院长申奎、罗天蔚分别对专业、课程层面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一是所有专业,包括新专业,均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第一轮自诊汇报。二是所有必修课程由系部自行组织启动课程自诊汇报。三是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专业建设和调整更加规范。以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以课程团队建设为关键,推动课程诊改。四是质控点要做到精准有效、数量适宜,能切实契合工作实际。

4月16日上午,人事外事处副处长杜永红汇报了近期教师层面开展工作情况,协同党办、质量办基本完成18个职能部门职能职责梳理工作,完成教师层面质控点设计,计划以问卷星的形式在全院摸底。她同时提出了教师层面诊改工作中存在的亟需统一认识的问题,如各类发展规划中师资数据不匹配、诊改分析数据基点不清楚等。

分管副院长申奎作了解答并提出可行性措施,一是明确诊改基于现状数据,按专任教师目标数1:1匹配两附院兼职教师;二是由人事外事处、教务处统筹,建立切实可用的兼职师资库,包括两附院、企业、行业队伍,细化专业课程教师配备,明确AB角;三是明确学编医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到校承担教学任务。

随后,学工部副部长陈余梅汇报了学生层面诊改的工作思路、质控点设计及数据来源,在工作思路上强调诊改的层层推进及知晓率。

副院长罗天蔚对学生层面诊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学生发展标准要体现梯级发展的层级,建议做法参考许昌职院,借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诊改理念;二是质控点的设计要能体现学生群体分析、全貌分析等基本功能,系统能实时看到进步与发展;三是诊改要与日常工作紧密相连、相匹配,诊改不是脱离日常,而是推动日常管理信息化、高效化的工具。

4月16日下午,党办、行办围绕双引擎建设,分别汇报了诊改宣传安排、目标管理考核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情况。会上,明确将诊改作为2020年重点工作纳入单项考核,分解“十三五”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呈现2018、2019年两个年度的目标任务,体现年度目标与规划的匹配度。会议讨论明确了分两批次督导职能部门诊改情况的安排,同时要求加大诊改宣传力度,下一步将分类开展多形式诊改培训,结合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制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方案,提升师生满意度和获得感,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进学院质量文化形成。

4月17日上午,信息处副处长曾旭东就信息化建设层面相关工作,对应信息处诊改问题清单一一做了汇报。听取汇报后,副院长罗天蔚就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要求,强调一是软件采购环节信息处要发挥把关作用。二是信息处在各部门教学平台的使用上要发挥引导作用,确保平台使用得当。三是教师教学能力信息化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与教务处、人事外事处协同长期推进。四是信息化建设方案要有思考,形成初稿,才能对招标进来的公司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最后,会议决定于四月底前邀请平台进校一一对学院五个层面现有质控点进行指导。